很多人以為翻譯只是把字換個語言,事實上,真正動手翻時,才知道自己踩進了文化的沼澤,中文翻譯日語,看似語系接近,實際上每個詞句背後,都藏著東西方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。
日文在表達上總是極盡婉轉,話裡藏著層層暗示,不直接、不單刀直入,反而靠空氣和情緒去讓對方自己領悟,像是商業信件裡常見的「ご検討いただけますと幸いです」,中文如果硬翻成「如果您能考慮,我會很開心」,雖然忠實,卻讀起來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,中文習慣直白一點,會改成「請您考慮」或「盼能審閱」,語氣乾脆,行動指示明確。
這種差異從小地方就能看出來,日文講求「和」的文化,處處留白,讓對方有下台階,而中文,在講求禮貌的同時,更重視事情能不能有效推進,翻譯時,怎麼拿捏語氣,不僅關係到句子漂不漂亮,更直接影響交流的成敗。
還有「断る」這個字,翻成中文是「拒絕」,日文裡的「断る」通常包著糖衣,會先講一堆感謝、遺憾,然後用「今回はご遠慮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」這種柔軟到不行的說法,中文如果原封不動照搬,會顯得拖泥帶水,乾脆翻成「很抱歉,這次無法接受」,才能符合中文的期待,不失禮也不囉嗦。
再看看情緒表達的部分,日文傾向收斂情感,不輕易直接吐露,比方說,日文裡的「うれしい」可以翻成「開心」,但用法上卻常常是細水長流的喜悅,不是那種手舞足蹈的高興,中文裡的「開心」通常比較外放,所以翻譯時,得根據場合微調,比如用「感到欣慰」或「心裡很高興」來保持日式的克制感。
東方思維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,不講究立刻釐清責任,西方文化則比較直線,講求誰負責什麼,誰該做什麼,這一點在中文翻日文時,也會浮現,像是日本公司在郵件裡安排工作,常常會用「お願いできますでしょうか」這種委婉到不像指令的句式,中文如果直翻,變成「可以麻煩您…」感覺缺少力度,真正適合的翻法,會根據場景調整成「請您負責…」或「由您處理」這樣的說法,讓人知道這是正式任務,不是可有可無的請求。
語言裡藏著的文化細節,才是翻譯最難也最有趣的地方,尤其中文和日文之間,看似相近,背後卻是兩種節奏完全不同的溝通節奏,日文是一場和風細雨,期待對方慢慢領會;中文則像清晨的鐘聲,期待快點敲響共識。
每次中文翻譯日語,不只是換個詞而已,更像是在兩種文化之間搭建一座橋,好翻譯,不只是講得通,還得讓人心裡聽得懂,想成為文化橋梁,就得不斷揣摩那個「說了又沒說」、「沒說又都懂」的微妙藝術,因為真正的溝通,從來不是單靠語言就能搞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