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文翻譯
后冠日語翻譯社為客戶提供快捷的翻譯資訊、至高的翻譯品質和合理的翻譯價位
翻譯師在中文翻譯日語的注意事項
2025/1/3

中日兩種語言看似相近,實際上存在許多細微差異,翻譯時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誤解,語法結構、敬語體系、詞彙選擇和文化習慣,都是影響譯文品質的關鍵,中文翻譯日語翻譯師需要掌握日語特有的表達方式,確保內容既忠實於原意,又符合日文讀者的閱讀習慣。

 

日語的語序與中文不同,句子的主要資訊往往放在最後,像「我今天去了書店」這樣的句子,在日語中會變成「私は今日、書店に行きました」,動詞通常放在句尾,直譯時如果不進行語序調整,可能會讓日語讀者感到不自然。

 

日語也有大量固定句型,例如「~ことができる(能夠~)」、「~ようにする(努力做到~)」等,這些結構並不是簡單的詞彙轉換,而是需要根據上下文靈活處理,例如,「請保持安靜」如果直譯為「静かにしてください」雖然沒錯,但在正式場合,可能會用「お静かに願います」來顯得更有禮貌。

 

日語的敬語系統比中文複雜得多,對不同身份、場景需要使用不同的敬語級別,如果不熟悉,容易讓譯文顯得生硬或不禮貌,例如,在職場環境中,「請稍等」可以說「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」,但對上司或客戶則應該用更尊敬的「お待ち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」。

 

有些中文詞語本身沒有明顯的敬語色彩,但翻譯成日文時,需要根據情境調整,例如,「我明天去公司」普通表達是「私は明日会社に行きます」,但如果是對客戶說話,應該用「明日、弊社に伺います」來顯示謙遜。

 

許多中文詞彙在日語中可能有多種對應詞,需要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,例如,「學習」可以翻譯為「勉強する」,但如果是指深入研究,可能要用「学ぶ」或「習得する」,再比如,「工作」在中文裡涵義廣泛,但日語中「仕事」指職業,「作業」則更偏向具體的工作內容,錯用可能會讓讀者產生誤解。


91494641_l日文20250103.jpg有些詞語雖然看起來相似,實際用法卻完全不同,例如,「手紙」在中文是紙張類的文書,但在日語中指「信件」,如果按照字面翻譯,可能會導致錯誤理解,同樣,「元気」在日語中指的是健康、精神狀態良好,而不是指體力充沛,因此「他很元氣」不能直接翻譯為「彼はとても元気だ」,而要根據具體語境調整。

 

中日文化對某些概念的理解方式不同,有時需要透過意譯來讓譯文更自然,例如,中文中的「加油」在日語中沒有完全對應的詞,在比賽或考試前,可以用「頑張ってください」,但如果是在工作場合,則可能需要用「応援しています」來表達支持。

 

中文裡的「隨便看看」在購物時是常見的說法,但在日語中,直接翻譯為「適当に見ています」會顯得不太禮貌,應該用「ちょっと見ているだけです」來更貼近當地人的說話方式,同樣,中文裡的「麻煩你了」,翻譯時應根據情境選擇「お手数をおかけします」或「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ます」,使用錯誤可能會影響語氣。

 

日語的句尾助詞和語氣詞比中文更豐富,一個細微變化就能影響整體語感,例如,「~ね」帶有確認或共鳴的感覺,而「~よ」則有提醒或強調的意味,像「これは面白いですね」與「これは面白いよ」雖然都可以翻譯為「這很有趣」,但前者偏向詢問對方的認同,後者則是帶有個人見解的語氣。

 

書面語與口語的句尾也有很大不同,在正式文章中,建議使用「です・ます」體,例如「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は重要です(這個專案很重要)」,而在較隨意的對話中,可能會改為「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は大事だ」,如果在錯誤的場合使用口語表達,可能會讓譯文顯得不夠正式。

 

直譯常常會讓句子變得生硬,甚至產生錯誤理解,例如,「請不要太勉強」如果直接翻譯成「あまり勉強しないでください」會讓人誤以為是在禁止學習,正確的表達應該是「無理をしないでください」,這樣才能讓日語讀者正確理解意思。

 

還有一些成語、諺語,在日語中沒有直接對應的表達方式,需要轉換成符合當地習慣的語句,例如,「一箭雙鵰」不能直接翻譯為「一つの矢で二羽の鳥を射る」,而應該用日語的對應說法「一石二鳥」來表達同樣的概念。

 

好的翻譯不只是忠於原意,還要讓讀者覺得自然,過於直譯的句子可能會影響可讀性,例如「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問題」,如果直接翻成「私たちはたくさんの問題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」,雖然意思沒錯,但日語中更常見的表達會是「さまざまな課題を検討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」,這樣讀起來會更加自然。

 

要讓中文翻譯日語的譯文更貼近日語的表達習慣,除了語法與詞彙的調整外,還需要熟悉當地的語境,理解文化背景,避免機械式對應,只有真正掌握日語的語感與表達方式,才能讓翻譯更具專業水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