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文翻譯
后冠日語翻譯社為客戶提供快捷的翻譯資訊、至高的翻譯品質和合理的翻譯價位
進軍日本市場不只靠好產品,日語翻譯才是品牌成敗關鍵!
2025/4/2

很多品牌打算進軍日本市場時,都把重心放在包裝設計、價格策略、產品功能,卻常常忽略了語言的影響力,一個文案翻錯、一句話用詞不當,就可能直接把潛在客戶嚇跑,日本消費者對語言的敏感度出了名高,任何不自然的表達都可能被當成不專業的象徵,也就是說,日語翻譯不是附加項,而是決定你品牌在當地成不成功的關鍵配件。

 

不少企業初期會用免費機翻,或直接找熟日文的員工簡單翻一翻,想說能看懂就行,但在日本,語氣的選擇、用字的精準度,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,像是廣告標語中一個「ください」和「お願いします」的選用,可能就藏著語氣的親切感或距離感,這種細節不注意,就會讓品牌看起來「哪裡怪怪的」。

 

再來是敬語,日本是一個非常講究禮貌層級的社會,哪個場合該用「謙譲語」、哪種對象適合「尊敬語」,完全不能亂套,尤其是B2B的溝通場合,一封email的用詞能不能抓住對方的信任,往往靠的不是產品規格,而是那幾句開場白的語氣,翻譯如果沒抓準文化情境,不只會失禮,還可能失去合作機會。

 

還有些時候,翻譯甚至不該「直翻」,比方說台灣品牌常用的「爆品」、「小資族」這類詞,直譯過去就完全聽不懂,日本人壓根沒有「爆紅商品」這個概念,也沒有「小資」這種族群標籤,這時候就不是在比翻譯技巧,而是看翻譯者有沒有足夠的文化感知力,能不能用日本人熟悉的語境去重新包裝。


56903570_l日文20250402.jpg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,是把行銷素材照翻,像是社群貼文、品牌故事、產品文案這類內容,原文寫得再精彩,如果照著中文直譯,熱度也不會複製成功,日本的行銷語言風格更內斂,會迴避太過直白的用詞,也不習慣過度誇張,太激烈的形容詞,例如「最強」、「全網熱銷」、「瘋搶一空」,在日本反而會被視為不可信。

 

還有一點也不能忽略,就是SEO,網站內容、產品描述、關鍵字設定,日文翻譯時要考慮搜尋習慣,日文的複合詞多,名詞化用法也不一樣,如果沒有針對當地的搜尋趨勢調整文案,很可能你產品再好,日本人也找不到,這就是為什麼,日語翻譯不只是翻譯,而是一種行銷語言的再創作。

 

進入日本市場,就等於走進一個語言文化極其講究的戰場,一套好翻譯,能讓品牌迅速被接受、口碑自然傳開;日語翻譯翻得不到位,就像穿錯衣服去正式場合,看起來再高級也讓人不想靠近,成功的品牌不是光靠好產品,而是願意在每一字一句上用心,如果把翻譯當成策略的一環,不只是表面溝通,而是深入文化,才有機會真正站穩腳步。